欧佩克11月原油产量达今年最高水平
但是现在看来,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当中,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与巩固。
与此同时,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,推动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。一、金融开放的核心是进一步市场化 从历史上看,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市场化,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而且要从最薄弱的环节做起。
厉以宁教授指出,金融领域的新开放要遵循三条原则:核心是进一步市场化,根本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且需要稳中求进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,创造了世界奇迹。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,越是开放充分、竞争激烈的行业,进步就越快,金融业也不例外。也就是说,目前中国的经济新常态是稳中求进,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,金融业也是如此,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稳健中性。下一步,中国一定会坚决而有序地加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。
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,外植型金融体系的缺陷愈发突出,如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资金错配现象越加严重。事实上,结构比总量更为重要,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,经济实力就无法继续攀登高峰。从我国近十几年来资料看,看了普华永道等三家机构的资料,基本都认为中国的并购交易,从2012年或2013年开始逐步上升,到2015、2016年达到顶峰,2017年便开始趋于下降。
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让渡一种权力?肯定仍然是基于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动机。这个过程不是十八大以后仅仅几年内所能完成的。王巍说并购公会是我创立的,我是第一任会长。在市场基础格局稳定之后,并购活动会趋于稳定。
我敢讲这句话,因为是与社会上原来有政府机关背景的各种协会相比,不仅看到并购公会的自律意识及其各项自律活动很规范、很接市场地气,而且并购公会强调党的建设,很正能量。其次,是能源,信息技术,金融三大行业。
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,并购就是生产力。从2015年或2016年后,并购交易都趋于下降,低潮阶段,似乎对此有点沮丧感,有点遗憾。以上分析说明什么?说明中国并购行业的重点是在转化的,替代的。中国并购市场有哪些特征性现象? 这个问题想得不成熟,抛一些观点。
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特点,我没有时间很好地去研究认证。这是王巍客气,不是因为我。只是2018年比2016年并购交易数据有所下降,而且是很有限的下降。以下为中国并购公会首席经济学家夏斌参事的演讲实录: 尊敬的各位领导,并购界的各位朋友们,大家下午好。
主要是王巍最先思考,认真策划,具体组织成立了这样的并购公会。1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要成为真正的消费大国,这个任务相当艰巨。
1,科技创新的动力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这轮世界各国的经济,谁能率先完成结构调整任务,谁就可以走出危机的阴影,进入经济复苏。但是必须看到,这三者的推进,必然要求现存市场资源配置的调整。
第二,在我国一定的历史时期,并购交易规模仍然会出现上升趋势。能否从中摸出一点规律,或者说看出一点问题教训,来指导中国并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。现在,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,还在艰难的过程之中,并购交易规模很难会趋于下降,这是我的预测。因为去杠杆之后,一些企业压力大了,反过来市场并购空间就大了。这几年我们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不小成绩。原来进不了前五名的医疗健康行业,一跃上升第三名,和第二名信息技术行业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。
因此从宏观角度思考,并购就是提高全社会生产能力的杠杆、动力。2,制度改革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四十年取得举世成就的最大法宝,中美贸易战以后,特朗普政府的施压,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,形势更加严峻,在这样的背景下,加快自身的改革,做好自己的事情,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。
有哪些特征呢? 第一,并购交易往往呈现周期性特征。调整可以涉及并购市场,也许不涉及并购市场,但是大家能理解,对于我们并购市场的发展来说,这些调整与变化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去思考发展的空间纬度。
那个时候好像并购也有,但是没有那么活跃。但是在货币环境比较紧,经济下行或者不稳定的时候,并购交易活动非常频繁,并购市场发展比较快,这是结论。
这和前面讲的第一点不矛盾。到了2018年,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,并购数量占第一位的虽然还是制造业,但是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左右,降到了18.4%,原本第三名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升到第二名,并购数量占比上升到10.1%,但并购交易额已接近第一名的制造业,仅差一个百分点。因此,思考中国未来并购新动力在哪里,我认为,我们的眼光不要老盯着上市公司,盯着壳资源。这是中国并购市场未来发展极需要关注的领域。
但是,大消费中的文化教育,旅游健康,电信增值服务等等,甚至是生产已接近饱和、过剩的汽车领域,在广大的农村,广大的中小城镇的汽车消费不是多了,而是还没到位,是因为农民钱不多,买不起。在这种基础上分析,我认为,在货币环境较为宽松,经济稳定上升时,并购市场发展较为平坦。
健全之后并购交易活动仍然会始终存在,但是相对于曾经的经济运行中行政因素较多,要过渡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,在这个过渡期的过程中,并购交易额肯定会爆发式上升。但是,从数据上看还是如此,即我们正是在前两年去杠杆力度加大以后,并购的金额呈现快速增长。
当然以上说的科技创新,制度改革,政策调整三者并非与并购市场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。比如说金融改革,工业企业的改革,是领先其他行业,比较早铺开了改革。
2004年,我们正式成立中国并购公会,并召开了第一届并购年会。在2003年4月份第一届并购年会上,我做了一个发言,题目是共同下好金融并购这盘棋。以上是我想从宏观经济角度的视角,来看我们并购市场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特别在特朗普的冲击压力下,大家更加清楚知道,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。
国务院各部门已不停地在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。当时预言,今后五六年,就是2008年、2009年前后,是我国金融机构并购的活跃期,讲了三方面的理由。
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。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中国并购市场 。
当今我国的经济运行,主要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进行的,已经不是过去的行政命令经济。在这方面,可能过去也没有人去进行这方面的细分统计和国际比较,因为投行人士、律师、会计师等活动已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国民经济统计中,GDP的统计从来没有从并购市场这个视角进行统计。
最新留言